时下,到银行存款获赠免费保单、到家电卖场购买大件电器送免费意外险、保险公司来电送你短期健康险……近来,不少人发现保险竟然开始“免费”送了。不过,面对免费获赠的保单,不少人心存疑虑:白给的保单到底能不能要啊?怎样辨别真假?
“赠险”多数为短期意外险
据了解,当前保险公司所赠送的保险,受赠人有两种方式完成获赠。
一种是保险公司将赠送保单直接寄到或派人送到受赠人手中,受赠人填妥相关资料并确认回执后,赠送的保单就生效了。
另一种是保险公司通过电话问询,在得到受赠人同意后,发一条含有一种卡的卡号、密码、激活的网址以及客服电话的信息到受赠人手机,受赠人根据收到的信息直接到该公司官方网站上进行卡号激活,填写个人信息等操作,完成受赠。
为争抢客户赠送保险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有免费赠送的保险。尽管所赠送的保险大都是一些结构简单的保障型产品,但并非没有成本,那么,保险公司为何还热衷于做这样的“赔本”买卖呢?
笔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向顾客免费赠送保险,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由于我们公司进入市场较晚,借助这种营销方式,可以让客户免费体验,‘混个脸熟’,给消费者一个先期了解的机会。”一家刚刚进入市场不久的保险公司客户经理告诉笔者,“赠送保险是保险公司营销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当然,免费保险并非仅仅是为了让客户体验那么简单。据接受过免费保单的投保者反映,目前赠送的这种保险业务其实是保险公司进行促销和取得客户详细资料的一种方法。“去年接受了一份1月期人身意外险,保单还没到期,保险营销员的电话就开始不断打来了,询问我保险使用感受、有没有长期购买的意愿等,并向我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各种产品,极力劝说我去投保。”有类似遭遇的受赠者并不在少数。
此外,也有保险公司会在拜访老客户时,将以往赠送一些指甲剪、小饰品等礼品,换成现今流行的免费保险产品。通过赠送可以进一步增强老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还可能获得潜在客户。比如亲朋好友要购买保险时,老客户推荐可能性提升。其次,通过赠送保险,很有可能因为一些获赠者觉得其服务好、产品优等原因,成为长期固定客户。
通常保险公司免费赠送的都是一份意外险或短期健康险,都是短期保险,从保险出险率科学精算的角度来说,客户出险概率相对低且保险期限短暂,所以对保险公司来说,成本微乎其微。而在促销赠送的过程中,多少还是有客户回馈的。
“两招”巧辨保险真伪
“免费保单到底能不能接受呢?”这是接到免费保单的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大多数投保者担心免费保单暗藏陷阱,因此大多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每天打出上百个电话,有1/10的受赠人接受就不错了。”一家保险公司营销员颇为无奈,即使有想要免费领取的,也会多方“盘问”,通常一个营销人员,一天的时间也不会找到几个客户。
对此,保险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免费赠送的保险约有两三成是假保单,免费保险通常是企业吸引客户的一种宣传手段。获赠者由于不需要自己付费,很多人不会查询真伪,即便有人发现,但由于是免费赠送的,也多半不会较真。
免费保险出现假保单是否情有可原呢?免费保险看上去似乎不需要花钱,但实际上是在消费者购买了商家的产品之后获得的,实际上消费者已经为免费保险支付了代价,因此,商家对免费保险同样存在义务。按照我国法律,免费赠品同样适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而对于正规保险公司这种免费赠送保险的做法,消费者大可不必过于忧心,因为只要是正规的保险公司都不会是诈骗,充其量是一种营销的手段,撒“饵”钓“鱼”。因此,赠送的保险只要是真的,就可以要,虽然赠送的保险属于短期意外险,但对个人来说,是可以增加一定的保险保障的,当然要做好今后被电话“骚扰”的准备。关键是,消费者要对“免费保险”的真实性做好判断,保持警惕。
为了让自己要得更安全,保险专家提醒有两个妙招可以用。
第一,接到免费赠送电话后,先不要急着拒绝也不要急着接受,先听听对方自报家门与大致的内容,然后以自己暂时不方便接电话为由,让其次日再联系。然后,你再打电话到该公司的客服电话或登录其公司官方网站,咨询了解事件的真假,然后再做决定。
第二,既然是赠送,受赠者肯定就是不要支付费用的,只要对方提出要了解你的银行账号或者以其他理由让你付钱,那么就完全不必理会。学会使用这两招,不论是保险公司个别营销员想骗取你的个人资料,还是不法分子想套取你的个人信息,都无法得逞了。

官方微信群
和象友一起聊保险 福利速递 知识分享
体验官选拔 解锁更多技能 规划师不定期出没解答

扫描添加小助手为好友( pinkpink-tiger )
加入微信群
加入微信群
文章推荐
-
保障人群这款日本儿童感冒药被紧急召回,你家或许也有
-
保险种类重疾新规出台,买保险不合适了?看完你就了解!
-
购险攻略2021年社保7大变化,事关钱包,你还不知道?
-
产品测评产品测评 | “非标体”的福音:普惠e生值得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