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收益轻保障。“很多人会主动找代理人谈保险,但是最后还是将重点落在收益上。本质上他们看重的还是投资,而并非保障。这对于进入35岁,甚至是40岁之后的人来说,实在不可取。”专家对此持反对意见。
第二、家庭成员保障分配不合理。一般而言,男性是家庭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男性热衷于为妻子、孩子、老人购买保险,却单单忘记自己。“这种方法看似为家人考虑,实际上不仅忽视了自身价值,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风险将对家人造成巨大损失。如果夫妻双方的收入比例是2∶1,那么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与此相近。一旦男性去世,那么损失的将是三分之二的收入能力。”所以一个家庭的保障规划应与收入成正比。专家再次强调。
第三、不提前做规划。这个误区往往导致真正需要使用到保险时才发现为时已晚,有人觉得过早规划养老是杞人忧天,但其实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考虑不仅产品费率低,而且有更多的选择。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健康险,如果家庭不能在该阶段中全面规划健康险产品,那么到了50岁之后,即使保险公司同意承保,也会出现高额的加费情况,甚至发生保费和保额的倒挂。
第四、给财产投保不给自己投保。很多事业有成者对大宗财产投保意识浓厚,会主动为车、房产购买保险,但往往个人连最基本的意外险都没有。大众往往过度重视财产本身,而忽略创造财产的个人。
第五、买保险险种不全。很多家庭认为有了社保就不要商业保险,有了交强险就无需涉水险等富家现在,这实际也是大误区。如果过去已经有了一些保险,那么可以在险种上拾遗补缺,或是在原有程度上加保。
第六、用保险产品抗击通胀。保险主要就是提供保障,其本质不是为了让客户获取投资收益。就好像冰箱和空调都具有制冷功能,但是你不能简单将两者进行比较一样。虽然很多产品都号称自己可以抵御风险,但是往往都属于分红险的变形。如果想规避所有通胀压力,保险产品其实无能为力。
大象保险网专家指出:买保险常见误区简单的说就是,不提前做规划、配置不合理、重收益轻保障、对保险理财功能期待过大等,对保险还比较陌生的投保人,可以多挑选几家保险公司或平台,也可以交给第三方保险平台定制保险方案更靠谱。
《保险讲堂》是大象保帮助用户理解保险,和有效投保的专栏内容,以立场客观、内容专业、知识易懂、易用为原则,系统性输出多种分类的干货内容,包括资讯广场、保障需求、保险规划、保障人群、保险课堂等等。查看更多、最新文章,可关注大象保官方微信订阅号:大象保(或搜索微信公众号ID-daxiangbx)。
官方微信群
和象友一起聊保险 福利速递 知识分享
体验官选拔 解锁更多技能 规划师不定期出没解答

扫描添加小助手为好友( pinkpink-tiger )
加入微信群
加入微信群
文章推荐
-
保障人群这款日本儿童感冒药被紧急召回,你家或许也有
-
保险种类重疾新规出台,买保险不合适了?看完你就了解!
-
购险攻略2021年社保7大变化,事关钱包,你还不知道?
-
产品测评产品测评 | “非标体”的福音:普惠e生值得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