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保险提醒:不论是以银行、电信或其他什么名义的电话推销保险,消费者购买的都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不论销售人员说是回馈活动、内部优惠、针对优质客户的保障计划或是数量有限、时间有限之类的话语,都是销售的方式,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是否购买,不要盲目轻信。
李女士接到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电话,称有个保障计划特地回馈给该行优质客户,随后向李女士进行了一系列介绍和询问,李女士表示要考虑一下。销售人员于是和李女士确定身份证号码和信用卡账号,李女士随口报了出来,销售人员视为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开始从李女士的信用卡中划扣保费。
大象保险提醒:在接到电话后,如果没有购买意向,不要随意答应,而是要明确拒绝。根据《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电话录音可以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可以作为订立合同一种方式,因此一定要明确表示是否有购买意向。
王女士接到银行电话,对方称王女士有幸成为该银行年度回馈客户,奖品是某保险公司一份意外险,只要每月在银行存入300多元,连续存10年,即可享受20年30万元的意外保险,并兼具理财功能,收益率高达8%。王女士觉得划算,即同意购买。几年后,王女士发现,收益率并不像当时销售人员说的那么高,致电保险公司询问后发现,8%的收益率并非年均收益率,而是20年收益率总和,每年收益率仅为0.4%,比活期利率还低。
大象保险提醒:如果需要购买或者有意向的,消费者要向销售人员询问清楚产品的保险责任、收益特点、费用扣除、退保损失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特别是退保损失和缴费年限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短退保损失越大。
施小姐接到某银行电话,向其推销某款保险产品,施小姐考虑后决定购买,但担心中途会因经济能力不足需要退保,特地向销售人员询问中途退保损失。销售人员告知她,退保会有损失的,但是损失相差不大,还举了一个交了9年近10万元保费客户退保的例子,说损失也就几千块钱,并反复向施小姐强调,银行推出这个计划让信用卡用户专享,也就是积累一些零花钱来保障自己。结果施小姐在一年后急需用钱,才发现如果退保,将损失近三分之二的保费。
大象保险提醒:电话交流中多提问少默认。消费者接到保险电话时,由于时间缘故,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因此需要冷静对待、多问关键问题,当遇到销售人员搪塞,一定要追问到底。

官方微信群
和象友一起聊保险 福利速递 知识分享
体验官选拔 解锁更多技能 规划师不定期出没解答

扫描添加小助手为好友( pinkpink-tiger )
加入微信群
加入微信群
文章推荐
-
保障人群这款日本儿童感冒药被紧急召回,你家或许也有
-
保险种类重疾新规出台,买保险不合适了?看完你就了解!
-
购险攻略2021年社保7大变化,事关钱包,你还不知道?
-
产品测评产品测评 | “非标体”的福音:普惠e生值得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