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新推出的“相互保”好不好?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产品好不好,研究了才知道。
重要更新:支付宝的相互保已更名为“相互宝”。
重要更新:信美相互已经退出“相互宝”。
重要更新:相互宝不是保险。
过去的一段时间,支付宝新推出的“相互保”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刷屏了,大家都在讨论“相互保”,有看好也有持观望态度的。究竟“相互保”好不好?我们可以先从它的出品方说起。
相互保是哪家的产品?
相关报道:【支付宝试水相互保险,蚂蚁会员芝麻分650以上无需交费就能加入】 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相互联手面向蚂蚁会员推出 “相互保”,以实现大病保障低门槛以及互助共济。
从报道可以看出来是“信美相互”承保,蚂蚁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代理的一款相互产品。
可见,这款产品的创造者是信美相互,那信美相互又是谁呢?从信美相互官网中,我们得到了这些信息。
一家成立于2017年5月的相互人寿保险组织,尚属国内首家,发起成员为蚂蚁金服、天弘基金等企业,业内称此举为“大佬进场”并不为过。
从产品本质来看,这是一款等待期为90天的团体重大疾病保险,向符合投保人群提供了100种重大疾病保障。
参加“相互保”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芝麻信用分650以上;
2、投保年龄限18—59岁之间;
3、符合相互保的健康告知内容;
从投保条件看,类似于重疾险。但从保障的角度看,又略有所不同。比如加入相互保的用户,根据首次发生重疾的年龄,可获得的保额不同,最高可得30万。
相互保怎么扣费?扣多少
加入相互保,当加入的会员发生理赔时,全员需要共同承担理赔费用。 具体方式:每月14日、28日为分摊日,届时将通过支付宝自动扣款的方式向相互保成员划扣每期分摊金额,每期分摊金额=(当期公示通过出险案件总保障金额+10%管理费)/公示时成员人数。每位成员为单个患病成员分摊金额不超过0.1元。
相互保是众筹吗?是不是互助?
先加入,成员出险后分摊日扣费的方式,看起来很像互助、网络众筹业务,但其实有核心区别。
互助是一种团体就某种基本准则取得一致的社会契约,依靠道德约束来实现全员的公开、公平及公正;但相互保是一个向银保监会备案通过的保险产品,要收到保险法约束和银保监会的监管。相互保的承保方信美相互又是一家人寿保险组织。
加入相互保,还用买重疾险了?
相互保提供的是重疾保障,很多精算师对它未来发生理赔时的分摊费用进行了计算,有的是一年200多,也有的测算出是800多。目前还未发生真实理赔数据,这一点大家可暂时忽略。但考虑到支付宝蚂蚁会员的体量,加入相互保还是值得的。当然在加入前,一定要认真看健康告知,符合投保条件的家长还可将孩子加入进来,目前仅限家长加入后携子女加入。
有了相互保的重疾保障,是不是就不用买重疾险了?显然不是,这需要大家注意一下保障金的规定。
如图,相互保在保障金有规定:初次确诊年龄在39周岁及以下30万;40周岁—59周岁10万;保额上的限制意味着这款相互保产品不能覆盖住高风险年龄的疾病治疗费用。
所以相互保不能替代重疾险,但可以和重疾险互为补充。此外相互保也有其风险存在,需要不断得到市场的检验。
相互保是什么操作?这里简单为大家做一个科普。
免费加入(满足650芝麻分;符合健康告知)————等待期(90天)————14日、28日分摊日(出险案件的理赔总额均分到每一个加入会员,案件不超过0.1元)。
需要注意的地方:相互保是保险产品,也有健康告知内容,符合健康告知才能投保;要保证余额宝里有部分钱可用于分摊日扣费;相互保产品有90天的等待期,越早加入越早获得保障。可能很多人担心分摊费用较多,这一点可以看下加入相互保的会员体量,截止到10月25日,会员突破1000万,这个体量真的不少。作为真正的相互保险,这是一次尝试。我们看好它的发展,也会持续观望它对每个普通人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