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保险类似储蓄,为子女存一笔婚嫁金。“我师妹说,多年前我妈给我买的婚嫁保险到期了,我直到现在还没有嫁出去,人家赔钱过来了……”这些天,这样一条微博在网上被转发了一万多次,特别是在“剩男剩女”之中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人表示惊讶:“还有这种东西?”有人蠢蠢欲动,开始着手打听“哪里有卖这种保险?”也有人感叹“都快30岁了,现在买已经来不及了吧?”更有人在询问父母之后才惊讶地发现自己也有一份婚嫁保险的保单,“泪流满面”地哀叹“娘啊,你到底是从我多小就看出来我不会结婚?娘你真是太厉害了,太明智了……”不过,保险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理解其实是误会了婚嫁保险的概念。
投保“婚嫁险”后嫁不出去可获赔?所谓的“婚嫁险”只是普通的两全险,每年交一定的保费,到一定年龄再返还,实际上就是婚嫁金,多出现在少儿险中,和结不结婚没有关系。 一位在25岁时已经领到了婚嫁保险金的女网友也证明,这笔钱确实与结婚与否没有多大关系:“嫁出去的用来办婚礼,嫁不出去的数着也安慰。” 据太平洋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婚嫁险”是保险公司在1990年左右推行的最老的一批险种之一。后来因产品设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就慢慢淡出了市场。据该人士介绍,“婚嫁险”实际上相当于银行存款,标上“婚嫁”的名号实则是一个噱头。它保障的并不是婚姻爱情,不管有没有结婚,到了一定年龄就能领到一笔钱,可以拿来创业,也可以拿来结婚,俗称“婚嫁金”。
目前市场上已经难觅“婚嫁险”的踪影,而婚嫁金等形式大多成为少儿险的一部分,被保险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就可获得一笔钱,也就是所谓的“婚嫁金”。如太平洋保险的“小康之家英才成长两全保险”等。 “现在市场上纯粹的‘婚嫁险’是没有了,但类似功能的少儿险还是有的。”保险专家告诉记者,相比一般存款,“婚嫁金”的好处是能够保证“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 其实就是到了规定的年龄能领到一笔钱,和结婚没关系的。所以‘婚嫁金’不保结婚,‘教育金’也不保上学。市场上流行的“爱情保险”、“婚姻保险”其实就是普通的险种,不保爱情也不保婚姻,建议消费者投保前了解清楚。
近年来,婚嫁保险淡出市场,是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不管是婚嫁金还是其他什么资金,只是说法的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不给资金设定专门的用途,可能会使产品的适应性更强一些。
还有一位男网友贴出了自己买了十年的婚嫁保险到账后的账户余额信息:可用余额只有13000多元,“根本不够娶媳妇。”还有一位当年给儿子买了婚嫁保险的女士反映,她买保险时是1994年,当年认为只要存到8000元就足够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不料20年不到,通货膨胀的水平早已令婚嫁成本水涨船高,“8000元到现在只够两桌酒席,看来钱还是要花出去才有价值。”

官方微信群
和象友一起聊保险 福利速递 知识分享
体验官选拔 解锁更多技能 规划师不定期出没解答

扫描添加小助手为好友( pinkpink-tiger )
加入微信群
加入微信群
文章推荐
-
保障人群这款日本儿童感冒药被紧急召回,你家或许也有
-
保险种类重疾新规出台,买保险不合适了?看完你就了解!
-
购险攻略2021年社保7大变化,事关钱包,你还不知道?
-
产品测评产品测评 | “非标体”的福音:普惠e生值得买吗?